学院动态

食品与健康学院举办2021年度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评选院级预选赛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时代新人要求,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鼓励带动专任教师深入挖掘课程德育内涵,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育一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优秀教师,打造一批教书育人样板课堂,食品与健康学院于11月11日下午13:00点在教三楼325教室举行了2021年度北京工商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评选院级预选赛。

学院特别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华教授以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春丽教授,人工智能学院赵峙尧教授及校级督导专家孙家跃教授作为点评专家,学院院长王静、副院长刘野、副院长王蓓、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肖俊松及副主任郑喆、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熊科及副主任陈洲参与比赛评选,学院全体专任教师观摩比赛,副院长王蓓主持比赛。

   

首先,韩华教授进行题为《关于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的专题讲座,从教育部关于“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要求出发,强调思政课要大胆地、自信地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同时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即让课程思政思想渗透进专业课的底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之后,六位参赛教师分别进行了15分钟的教学演示。郭天洋老师的《茶文化解析与品鉴》这门课以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为思政切入点,介绍了在加工紧压茶的概念、分类和特色产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茶文化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独特魅力。马铁铮老师讲授的是《日本饮食文化与日语口语》这门课,从文化自信、文化输出和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带领大家感受中华饮食文化对日本饮食文化的重要影响。张婵老师的《微生物学》以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酒”字、《周礼》卷六中“醯人”(醋)的记载为引,展现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微生物使用的历史文化,突出了文化自信。授课过程中,引用曹孟德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等名句,展现中国人对于酒的精神追求,并以米酒的酿造为例讲授酿酒的原理和微生物在食品行业的重要地位,最后以Chinese Baijiu/Chinese Huangjiu 的外文命名为例体现了食品领域的从业者的不懈努力让中国在世界舞台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并鼓励学生不负韶华,将学习科学知识融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

   

郁永辉老师讲授了《食品营养学》,从重挫英国海军的坏血病出发讲解维生素C的发现,通过对比西方航海对资源的掠夺、对殖民地的剥削与郑和下西洋构建海上贸易通路,促进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引出要懂得感恩,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思政元素。张慧娟参赛的课程是《生物化学》三羧酸循环一节的内容,将Crab cycle的产能作用与黄河流域四大水电站为祖国各地提供电力的相似点有机地结合,将能源的重要性突出,加深了同学对该知识点的记忆,课程结尾处用对科学家三羧酸循环的持续探索总结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不断地探索,巧妙地在专业课中融入了思政的底色。李游老师的《食品化学(双语)》碳水化合物采用了全英文教学,用近期中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两个重要科研成果展现国人在食品科学领域的自信。

   

随后,评审专家组对参赛教师的教学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孙家跃专家首先肯定了参赛老师们的认真准备和投入讲授,并提出希望参赛教师们注意区分“讲课”与“讲演”的不同,“讲课”要有实实在在的知识点,让学生有所得。此外,一定要突出思政元素,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切入点要自然准确;第二,要与课堂专业内容融合好;第三,要让学生容易接受,量要合理。赵春丽教授建议要把握好参赛选题,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很好地与思政内容结合(即不是所有的课都可以“撒盐”),思政和专业内容结合不好反而会使课程的呈现打折扣,并建议老师们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缓解,在教姿教态上有所提高。韩华教授提出可以通过展示在专业领域的成就、涌现出的杰出科学家及展现出的科研精神来带出专业课程的思政的底色。赵峙尧教授高度赞赏了张婵老师的教学展示,认为其课程设计非常贴合比赛得主题和评分标准,并提出思政内容的展示切忌在课堂结尾喊口号,在课程中间自然流露为好。

此次活动是食品与健康学院为响应2021年度北京工商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评选活动而举办的院级预选赛。此次比赛为探索结合教师师德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式,挖掘、提炼教学中的创新点,充分展示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尤其是专家点评环节,所有教师都积极参加讨论,研究如何润物无声的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如何在教学方面能够走的更好,构建了一条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