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系

食品质量与安全系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源于原北京轻工业学院 1984 年生物化工专业食品方向。2019年在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拥有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食品营养与健康两个专业。其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0 年批准设置,2011 年开始独立招生;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2020年批准设置,2021 年开始独立招生。

学科专业建设:

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以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为教学特色,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以及“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与人团队”依托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同时也是北京工商大学特色专业和首批深度课程改革试点专业、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我系两个专业所属的北京市重点学科 “食品科学”于 2005年获食品科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8年获食品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本科生到博士后的全面覆盖。食品学科2022年上升至世界第12位,全国第10位。我系两个专业在食品添加剂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安全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

师资队伍:

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现有专任教师 52人,100%具有博士学位,教授 18人,副教授22人,讲师9人,7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海外经历。教师队伍中有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北京市高校学术创新人才3人,北京市科研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国家科学技术成果奖评审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评审专家6人。近年来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立足产学研合作,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

科研成果:

本系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 973 计划、863 计划、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及横向项目 180 余项,到位经费近 80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 700 余篇,其中 SCI、EI 论文近 120 篇,出版学术专著近 40 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0 余项。主编出版学术著作 15 部、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规划教材 1 部。近五年本系教师作为第 1 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 项。

科研平台:

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拥有“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北京市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平台”、“食品添加剂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 1.25 亿元,100 万元以上设备 80 余件,实验室面积 15000m2 。实验室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液-质联用仪、气-质谱联用仪、高速冷冻离心机、膜分离设备、荧光分光光度仪、红外光谱仪、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全自动发酵系统、细胞融合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食品物性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脱附仪、超滤系统等仪器设备,为科研教学提供坚实的硬件条件。

学生培养:

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学科专业建设立足提升国家食品安全水平、推动京津冀食品产业协同发展,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方面,加强专业的交叉融合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构建高校协同育人体系,致力于为国家食品安全领域培养更优秀的专业人才。学科专业以科研创新为主,以教学基地与人才队伍为基,强化实践办学特色。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为手段,开展“教授科研实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实施“全程全员导师制”,导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积极扩展学生实践渠道,通过学生竞赛活动形成对学生科研训练的全方位提高。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赛30余次,200余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15人次、二等36人次、三等32人次。专业注重国际化教育培养,学生可参与 “2+2”、“3+1”等项目的国际交流。近五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主要就业去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安全领域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机构。其中约1/3的毕业生出国深造或国内就读研究生。


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系班子及系务会组成


1.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系班子组成:

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实验室主任。

系主任:熊科

系副主任:刘国荣 陈洲

实验室主任:张雨


2.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系务会组成:

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实验室主任、系工作小组组长。

根据议题需要列席:系务工作助理、党支部纪检委员